親子分床睡的一些配套(前篇補充)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寶寶太過黏、太過依賴尤其是母親的煩惱、晚上白天一直無法脫離,到了晚間還是一定要共眠,造成生活支離破碎,小孩與大人都睡眠品質不佳,甚至到了二歲、三歲還是一直如此,變成性格上無法獨立,小孩從不睡嬰兒床,也不在嬰兒床或圍欄內玩耍,造成安全上的顧慮,還有父母的神經質。餵食母奶者甚至到母奶已經沒有或者缺乏營養,小孩還是要一直吸吮才能安定,母親形同親密關係的人質一般。從分床睡開始培養有黏有鬆,親子各有空間的關係,對我們來講真的是個好的開始,而且因此生活上就很好有秩序地安排親子互動的一天作息。SANY0007

上週Jerry與Febie基於想要跟網路上朋友分享自己養育Kaya上經歷美好經驗的動機,分別都寫了篇關於睡眠安排的blog。雖然我們很高興能夠給許多父母育兒上的參考,但也會有些不安,因為畢竟育兒是個全天候的相處經驗,單單一篇blog只就一個片段來談,可能會造成些誤解,其實網路上留言的一些質疑,我們一聽也知道便是出於這部份的誤解。所以趕快趁週六清晨來寫點補充。【右圖:剛滿九個月的Kaya寶寶開始從玩水升級,要來游泳囉!】

首先,既然分床睡,當然最好還是先給Baby準備一個嬰兒床,我們當初分床睡的一個理由正是因為Kaya長大些、活動力強,放在床上睡,很容易就滾到地上(只有一次,但就嚇死我們了),所以如果不是以嬰兒床為前提,我們是不會考慮分床睡的,否則豈不更要緊張。

還有就是很容易搭上蚊帳,比起來我們放心許多,不用擔心被咬。嬰兒床白天就變成遊戲床,父母在旁邊穿衣服整理家務時Kaya也可以放心放在嬰兒床上玩耍。我們發覺一旦baby習慣睡嬰兒床後,也比較獨立些,白天也比較容易待在自己的空間中一個人玩耍,這是另外一個分床睡的好處。

有的人說自己的寶寶不喜歡嬰兒床,所以買來後就一直當倉庫。我們的感想是,一開始分床睡時Kaya自然也不會喜歡,而且對他來講嬰兒床是個新環境自然會有些不安。分床睡剛好也是讓寶寶從習慣到喜歡上嬰兒床的一個好機會,一開始白天就陪他在嬰兒床上玩耍,讓他習慣環境也是個好辦法,等於是熱身。

分床睡前先把嬰兒床整理得舒服,我想也很重要,寶寶抱到床上後馬上就會感覺到溫暖,幫寶寶準備條可以抱著的毛巾或者一個玩伴(Kaya是一隻小白兔,他現在都會抱著他的好朋友睡覺),這樣會讓他更容易專心入眠。關於音樂,我們實驗了一下,發覺一開始baby適應時可能有些幫助,但到後來反正會造成停止時喚醒寶寶的缺點。我們現在已經不放搖籃曲了。

要分多遠睡覺?我們的感覺是,還是分開遠些比較好,因為大人的一點聲息、打呼、翻身等等尤其在一開始特別容易驚動到baby,相反地寶寶一點動靜也容易驚動神經質的父母。但如果分開遠些就一定要裝個聲音的偵測器,我們的房間分開蠻遠的,但收音還是不錯,上面還有用閃紅燈的方式視覺辨識。跟小朋友分開後我們一定要確認偵測器是開啟的,這個還蠻重要的。

除了幫小孩蓋好被外,我們覺得圍肚兜是還不錯的辦法,比較安心不會著涼。好了裝備大概這樣。

接下來是作息,我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安排好一個固定的作息韻律,當然尤其是睡前的兩個小時。我們家Kaya都是在8:30到9:00間入眠,因此我們會在一小時前就開始準備,陪他玩玩,然後入浴洗澡,Febie媽咪都是抱著Kaya一起洗,然後交給Jerry爹地抱到嬰兒房,全身擦拭乾淨,換上尿布、還有新衣服,圍上肚兜。這時媽咪洗好澡進來,繼續接手,我們會在床上再玩耍一下子,然後是餵奶(有時Kaya很急很累就直接餵),因為作息非常穩定,寶寶的生物時鐘就讓他開始緩和想睡。

所以,請務必給寶寶一個適合的固定作息,然後要有決心去維持它。否則,忽早忽晚,忽動忽靜,每天都在變化下,把baby放著任由他自己「想辦法」睡著,又置之不理,是要寶寶去承受大人的不負責任,這樣還真的很殘酷。所以,請務必把分床睡這件事當成是「整個家庭」作息調整的一個環節,把它跟其他的必要配套一起來執行。如果這些沒有做到,而只是焦點擺在「忍著寶寶哭,堅定執行訓練」上,反而是本末倒置。父母要下決心做到的事情要先做到,寶寶的部份我發覺其實很容易就可以適應。

我們一開始時分床睡,Kaya自然是有些抵抗,也會哭比較久,你可以先把作息弄穩定,然後一開始還是維持幾天跟父母一起睡,然後習慣入眠前韻律後,再放到床上。父母親與家人要先溝通清楚,才不會寶寶一哭就開始吵架。你可以躲遠些觀察,確定比較放心。

小孩放聲大哭其實也還好,對身體沒有壞處,說不定還有好處,所以不用太緊張,其實白天有時心情不好,放聲大哭也常到30分鐘之久。我當初曾經忍不住,在約20分鐘時跑去抱抱,想多給點支持再放回去,結果這樣一來就反而沒完沒了,每次都又回到原點再開,越拖越久,小孩大人都很辛苦。後來一鼓作氣(反而是Febie把我拉著,我聽我一位朋友說,她還是夫妻兩個抱著忍耐,好好玩),反而從約30分鐘開始,兩三天後便縮到20分鐘範圍,之後越來越快進步,現在的Kaya幾乎已經毫無意外都在30秒內睡著,而且很快進入沉睡,因為他知道是睡覺的時間到了。

然後呢,再來談一點就結束這則已經有點長的blog。

雖然說Kaya幾乎都是一覺到天明,6點多、甚至7點多起床。當然人是活的,生活也不斷在變化,有時白天玩得太兇,有時白天玩得不夠,有時睡前喝多了點,有時喝少了些,總之各種甚至相反的理由,雖然說我們有一定的作息規律,寶寶還是會在半夜醒來哭泣。那怎麼辦?

我們通常會稍微注意一下,有時只是做夢,30秒內就又睡著了,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小心靠過去看看,重新蓋好被子等都可以,但是動作要輕,不要反而把寶寶吵醒了。如果哭的時間長些,我們會過去把Kaya抱起來,燈光不要大亮,啪啪聲音和緩地安慰一下,然後檢查一下是不是該換尿布,或者穿太多穿太少,如果怕感冒當然摸摸額頭之類地檢查一下。

有時候Febie會躺在床上餵一點奶,讓他穩定下來(通常晚上Kaya時間到了,又想要玩,一直不想要喝,放到床上後還是很快睡著,但半夜會比較容易起床),然後再放回嬰兒床。一定要再放回嬰兒床,雖然半夜起床會很累,不然豈不前功盡棄。我們目前的經驗,都是很快入眠,幾乎不用10秒鐘,其實好像很少聽到哭聲。然後通常Kaya就會恢復一覺到天明。

寶寶從9點一覺很快睡到早上6、7點,比較起我們聽到的許多育兒經驗,我們真的應該慶幸自己好像活在天堂。但其實還有更大的好消息,既然寶寶都率先養成好習慣了,大人何妨不乾脆一起也培養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一個最大利用乖寶寶的方式就是跟寶寶一起作習,我們現在是寶寶入眠後的一小時內一定也入眠,這樣就不會有寶寶都好不容易這麼配合了,大人卻趁機晚上熬夜,到寶寶起床了大人還在昏昏欲睡的精神不濟當中,那就真的太對不起棒極了的乖寶寶。一家人一起入眠,早上一起起床,分床睡是為了更棒的在一起的健康生活。這樣的新生活規律真的很棒。

希望以上這些補充,可以對煩惱中的父母有些幫助。同時,不再只是一昧強調硬梆梆又冰冷的「訓練」與「忍耐」,而是更多正面的誘因,更全面的家庭生活品質的提昇。還有,也不再好像只是「忍痛不理」寶寶就好,而是父母親要一起負起更大的責任,先給自己的家安排出一個願景,先給寶寶一個固定、安新的作息規律。所謂「紀律」與「訓練」大部份反而都是父母要接受的,只要父母能夠真的確實安排好生活規律,那麼寶寶的部份真的可以放心,他(她)的適應力絕對比大人強多了,而且他們會真的很感激這麼努力的媽咪與爹地ㄛ!

對「親子分床睡的一些配套(前篇補充)」的一則回應

  1. 「小孩放聲大哭其實也還好,對身體沒有壞處,說不定還有好處,所以不用太緊張,其實白天有時心情不好,放聲大哭也常到30分鐘之久。我當初曾經忍不住,在約 20分鐘時跑去抱抱,想多給點支持再放回去,結果這樣一來就反而沒完沒了,每次都又回到原點再開,越拖越久,小孩大人都很辛苦。後來一鼓作氣(反而是 Febie把我拉著,我聽我一位朋友說,她還是夫妻兩個抱著忍耐,好好玩)」
    ??????????????????
    我要問, 為何你最初都會在20分鐘時覺得不忍, 直覺就是要抱起這個無助的小孩?這個直覺後來是因為甚麼因素而被否定了?你們是覺得一個8個來月的小孩子的哭是完全無意義的, 他這種情緒反應是假的, 或他純粹是用哭做「武器」來「控制」他的照顧者, 他最親最依賴的父母?對不起, 我真的看不下去。以上這段文字如果不是放在育兒的context,我想任何人看了也會以為是一個施虐者在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很多老人家都會說小孩大哭對肺部有幫助,實在是欠缺科學根據完全站不住腳的說法。
    中國人社會教養孩子是基於權威(其實西方社會也是,不過程度可能不同),對孩子的看法是他們(自嬰兒出生開始)都是不可信任的,他們的動機是操控大人。是基於這種觀念,我們會置一個嚎啕大哭30分鐘的8個月嬰兒於不顧,是這種價值觀,我們才能覺得自己這種失去人擁有基本的惻隱之心,都是合理甚至是值得讚賞的。
    我絕對相信,閣下和febie都是一心一意對好父母,我完全不會懷疑。
    而任何人對你們的育兒方法要提出質疑,指指點點,都是不適當的。這是你們自己的家事,除非是一些社會不能接受的對待兒童的行為。
    我之所以之前在febie的blog留了一個msg,是因為一旦你們將你們的經驗奉為正確的,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套用另一位留言者julian的說法),那就不是只是你們自己的決定而己這樣簡單。我相信每對父母都是教養自己孩子的專家,但對人家的孩子,我們極其量只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也要注意到其實不同的育兒方法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及價值觀。
    我在febie的blog留言,事實上是因為見到全部人在看過那篇文章後對sleep training/ cry it out的趨之若鶩的不安,若果引起你和你太太的不快,實在不是我的本意,更不是因為我想突顯自己的偉大。我提出cry it out這個名詞,是因為這是一個西方社會主流訓練嬰兒睡眠的方法。但近年己有愈來愈多人用attachment parenting(台譯:親密育兒),是完全不同的方法。我沒有機會在這裡就著親密育兒分享多一點,也很抱歉先前的留言因為太短也因為自己沒有好好整理想法而引起一些誤會或錯讀,或許之後都沒有太多機會再交流一些看法,但衷心祝願kaya健康快樂,你和febie生活安康。

  2. Dear Miranda,
    您的意見已經一定程度上表達得很清楚了,我人在東京出差,沒有空馬上仔細回應。我是不是覺得放諸四海皆準?一點也不!每個父母的育兒方式都反應他們的價值觀?當然!每個人的育兒環境、每個小孩的個性體質都不相同?絕對同意!西方的主流在台灣變成非主流,而且東方西方也都在調整中,這都很正常。我們的育兒方式在台灣照這樣看起來,顯然是少數中的少數。我看到台灣絕大部分的人,尤其是老一輩,是非常主張小孩就是要一直哄,隨時哄。這只要看看台灣年輕夫婦如果想要試試西方社會主流感受到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在哪裡就知道。你說台灣中國社會(老一輩應該更能夠表顯)是權威的,說得很好!那這樣的社會怎麼會跑出比較接近「親密育兒」的主流?可見得用權威來理解台灣年輕一輩育兒越來越願意嘗試西方社會的主流育兒方式跟她(他)們權不權威根本沒有關係。我的那段描述可能在你的書寫脈絡裡確實像是在冷血的虐待,但那是誤解。我說往返來回也只是個假設的說法。小孩到三四月之後會有一段入夜就開始不止狂哭的階段,任你怎樣處理也沒有辦法,中日西書上都有這麼說明,大部分的書都說原因真的還找不出來。那種哭,即便你再使盡所有關心親密還是會經常聲嘶力竭哭上一個小時,甚至更長,平日你看出外看看四周小孩因為挫折而哭泣,也常常上一小時,這是很多人都有的經驗。但是,很多人與書籍(不只是權威的東方社會)也都有這種說法(中西日):小孩大哭對他們身體成長過程是有好處,這是成長的一部分,父母不用太過緊張。我只是把這註腳放在這裡而已,被你用「權威」、「虐待」、「控制」、「武器」一連串一貫渲染情緒的字眼來編織的閱讀脈絡包裹起來,卻變成了那樣的惡毒。我最願意坦然承認的是一點:我在每次聽到Kaya哭泣的時候確實都會感到心疼,這是做父母愛子女的直覺,不止在分床睡最初幾天的20分鐘。妳說讓小孩經歷「挫折」,那我也很大方承認,是的,最初幾天Kaya是經歷挫折,那不用加括號,是真真實實的體驗。但一週過後,然後是之後的幾個月一直到可見的未來,我每天看到的不再是哭泣,而是Kaya躺在自己覺得適應舒服的嬰兒床上前一分鐘跟媽咪、爸爸快樂玩耍、下一分鐘像天使般輕鬆地入眠。我的價值觀念是這樣的:小孩無論如何都是活在我們所創造的環境,堅持一哭就要抱以免讓小孩受到挫折、感覺不到愛,跟試著睡眠時間不抱,讓小孩自己學著適應,這兩種方式都是父母親的選擇(妳要說「控制」也可以,都不是小孩自己選擇的成長環境,尤其是「人」更是這樣的一種動物。社會從來都是先於個人而存在,我沒看過哪個社會是照所謂「nature」而創造出來的,雖然人們總是喜歡用這樣的論述方式去正面地或負面地描述自己或者別人的社會)。作為父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負起自己的責任,好好考慮怎樣是對小孩真正好的生活方式。我對自己有勇氣克復最初幾天20分鐘的煎熬,現在給了Kaya一個非常好的生活作息,感到非常驕傲,這是我們給Kaya充滿愛的禮物,父母與小孩都付出一點非常短期間的煎熬成本,這個「成本」真的小的不能再小,甚至說是「投資」也沒有什麼不可。妳可以看到,我們整個過程都是小心翼翼地在進行,我們負起很多事前事後的責任,絕不是妳一再暗示的好像只是放著Kaya20分鐘哭泣的冷酷與虐待。我當然承認我聽到Kaya哭(即便只是一分鐘)都會感到的心頭的痛,那是父母內心深處的愛。但那個愛意,並不會指示我身為父母該走哪個方向。我還是寫多了,最後謝謝你的祝福。我需要get back to work。
    Jerry

  3. 看了第一段,已感不忍卒睹: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寶寶太過黏、太過依賴尤其是母親的煩惱、晚上白天一直無法脫離,到了晚間還是一定要共眠,造成生活支離破碎,小孩與大人都睡眠品質不佳,甚至到了二歲、三歲還是一直如此,變成性格上無法獨立,小孩從不睡嬰兒床,也不在嬰兒床或圍欄內玩耍,造成安全上的顧慮,還有父母的神經質。餵食母奶者甚至到母奶已經沒有或者缺乏營養,小孩還是要一直吸吮才能安定,母親形同親密關係的人質一般。從分床睡開始培養有黏有鬆,親子各有空間的關係,對我們來講真的是個好的開始,而且因此生活上就很好有秩序地安排親子互動的一天作息。」
    有哪些哺乳類或靈長類動物的寶寶,不是與母親共眠?
    人類寶寶出生後,好幾年都不懂得覓食和自我保護,是所有哺乳類或靈長類動物中最長、最脆弱的。人類寶寶的特徵不就是依賴嗎?
    自古至嬰兒床發明前,以前的嬰兒不是大都與母親(或起碼是親人﹞共睡的嗎?他/她們因此長大後所有性格都無法「獨立」嗎?
    當今是什麼社會過程,令父母必須訓練嬰幼兒「獨立」,越早越好?
    嬰兒床就沒有安全上的顧慮?猝死的嬰兒,在大床上多還是嬰兒床多?
    母奶是按需要分泌的,若一直有嬰兒吸吮,怎會沒有母奶?母奶是營養最濃縮的食物,哪種食物比它更有營養?
    「放在床上睡,很容易就滾到地上」不用床架,或地上鋪軟墊,可以嗎?加張邊床又如何?
    「小孩放聲大哭其實也還好,對身體沒有壞處,說不定還有好處,所以不用太緊張,其實白天有時心情不好,放聲大哭也常到30分鐘之久。」你會否任由妻子放聲大哭30分鐘之久?為何對小孩又可以這樣做?小孩在你眼中的地位如何?
    「小孩到三四月之後會有一段入夜就開始不止狂哭的階段,任你怎樣處理也沒有辦法。」姑勿論是否每個小孩「必然如此」,或是否真的沒有辦法舒緩,你就任由他狂哭嗎?
    想寶寶睡「嬰兒床」便讓他睡好了,覺得不需要理會寶寶哭 (的意義),便讓他哭得自行收聲好了 (反正每次哭都無人理會,當然很快學識「獨立」囉),不用編一堆缺乏(社會學)想像的理由,去合理化自己的選擇。

  4. Dear Julian,
    第一段,我只是忠實地把許多人跟我們透露的困境寫出來。您的四週可能沒有這種人,但我們確實碰到網路上、網路下不少人表達這種困擾。
    您可能不知道,我們可是堅持Kaya一出生馬上就採取母嬰共房的父母,我們坐月子期間一直都不假外人,而且也全在自己家裏,從第一天開始就兩個人一起來,堅持在熟悉溫暖的家中一起成長,現在Kaya洗澡還是媽咪抱著洗的,我們每天跟小孩的肌膚擁抱接觸,唱歌玩樂互動不會比一般人少。
    您一直要把初生到8個月壓縮成好像沒有差異,這很奇怪。8個月後,我們觀察與檢討Kaya與我們的生活後,覺得值得試試某些書上建議的調整,而我們很謹慎小心地試過後,也頗為驚訝,覺得還真的不錯,從各個方面來看,我都只看到每個成員生活的改善,更快樂而非更挫折,更多互動而非更多距離,這是我們經歷過的事實,您一直只是抽象地在談親密、談虐待,把Kaya講成被虐待的受害者,但怎不實事求是來接受我們生活改善的事實?
    關於跟父母共眠等等,我沒有空一一回應,但妳看得出來,我一直都沒有全盤否定的意思。Kaya滿八個月前一直都是跟母親一起睡,但再一次,這是到什麼時候為止值得考慮改變的具體問題。社會環境變化、即便全職家庭主婦也都有了不同的生活內涵,我覺得因此去不斷思考與調整親子互動關係會是一直存在的必要。小孩一直都是倚賴父母的,我也這麼認為,所以我才說父母因此要認真負起責任,用愛心與智慧給自己獨一無二的小孩一個適合成長的環境。
    只從您的回應文字來推論我們的人,大概會很驚訝我們從Kaya出生以來對「親密育兒」的重視吧?我談的都是自己的經驗,只希望比較完整地做分享,其他人可以有個參考價值。如果我們都願意更開放理解、更務實應對活潑的成長經驗,大概沒有必要對稍稍偏離主流的育兒方式便深惡痛絕定要趕盡殺絕,看到一點偏離就要用全盤否定的方式來堵死。請問,一定要用這種塑造刻板化印象的方式來討論嗎?
    我從一開始以來都是用防衛的方式回應,只強調讓我們多點反思的空間讓從經驗中抽離出來的諸多可能可以被比較完整地紀錄、被具體地檢討(而非全盤否定)。既然說每個父母與小孩都有差異,每個人價值觀念都不同,那就讓我們創造一個思考檢討的環境,讓我們在觀念與作法上保持開放。
    關於猝死等等,那是您提出的論證,您不妨就寫清楚些,我們沒說過擔心8個月大嬰兒在大床上睡容易猝死。如果您有證據說嬰兒床上睡覺會容易猝死,那歡迎來建立這個課題,我想很多人,包括我,會願意考慮,說不定因此放棄讓小孩睡嬰兒床的作法。我覺得您提了好多論證都像在跟某個稻草人對話一樣,讓我不知道該不該回應。
    好,馬上又一個現成例子。關於母乳是因應需要分泌的。我想您是不是在什麼嬰兒網站上論辯久了,已經把過去的反對對象跟我們弄混了?我們家Febie一直都是餵母奶,到現在也還沒有中斷,Kaya現在最喜歡邊洗澡邊喝奶了,我們也沒有反對母乳營養啊?我們家Kaya還沒喝過一次嬰兒奶粉啊!我知道母乳分泌跟需求有關係,但我一直不願意因此便像妳一樣用「哪會沒有母乳」的方式來說這件事。因為我知道,這世界有很多variation,這對真的很努力餵奶,但因為遺傳因素等而真的沒有辦法的母親並不公平。用那種斬釘截鐵的全盤否定方式,我說不出口。然後,「母乳論」又跟「分床論」有什麼必然的內在關係?不要說「社會學」想像,這跟合乎邏輯的想像都離很遠。
    您的結尾真的又一次很奇怪。我只是講一個晚上小孩入眠方式的調整,怎麼又講得我們好像成天都都不理小孩哭泣了?Kaya半夜哭泣,我都說了,我們都會過去仔細檢查,會去抱起來安撫,當然最後還是會放回嬰兒床(他沒有一次半夜放回去會大哭的,幾乎都馬上又睡著)。我們每天早上聽到Kaya一起床,才剛哭一下,就馬上跑去看他,跟他說Good Morning, Kaya!然後迎接寶寶燦爛的笑容。這些細節是您這些全盤否定、渲染情緒的批評會造成簡化誤解的地方,如果要這種方式討論下去,我們又怎麼可能會走出簡單二分法的死路,讓每個父母有能力自己摸索出合適的育兒之路?
    我一定是瘋了,拼著眼睛痛,在早起從台北飛到東京,然後忙碌一天的半夜還在寫這些不太有「意義」的對話。我實在一點都沒有興趣去說服您,也沒有意思要宣揚什麼東西,您不用緊張,當成洪水猛獸般。
    我說的無非是:這裡有個很特定的、可以想想、可以調整、不見得不可行的可能空間,然後可能要注意哪些地方。我對大理論與捉對廝殺沒有興趣,我只是個喜歡摸索、認真想從多變現實中思考學習的一個喜歡研究的讀書人。提供這一點經驗與思考,我覺得很高興,因為分享很重要。
    東京時間半夜兩點,我該去入眠了。真是漫長的一天。
    Jerry

  5. 吼,這件事情前前後後我都有一直跟著看,我也「真的看不下去」(Miranda)以及「不忍卒睹」(Julian)了。
    實在看不出Jerry分享這個經驗何罪之有?不喜歡的也好,和自己主張悖離的也罷,提出自己認為的部分、提醒人家會不會有所閃失便可,需要這樣指責一對用心想突圍的父母嗎?
    再進一步說,對這一個父親——一位不一樣的、蹲下正要高高躍起的社會學者——而言,這一兩年是他事業上極其關鍵的時刻,但不巧卻正是身體最慘、眼看還會繼續慘下去的時候。更不巧的是,小生命來報到了。任何自己帶過一歲之前小孩一整年、卻又不巧需要投注心力在工作上的人來說,這是最生不如死的時刻了:任何新好女人或新好男人不會就把小孩丟給另一半,自顧自地滿足工作慾,而會盡可能得空便回家接手,一來免得另一半辛勞,二來避免另一半帶小孩帶出火氣來,最後也是自己日子不好過;但另一方面,工作的雄心壯志(或壓力)在陪小Baby、幫小Baby換尿布、餵奶、洗奶瓶的同時,卻繼續著急地在腦中奔竄。而這些,都是拖著一個每晚都睡不好的身體下沒日沒夜進行。
    而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上面那些,都還是在我體格健壯的情況下喔。不敢想像自己的身體若不堪折磨,會是多麼灰色的世界!
    悲觀主義如Jerry者,自己的身體早就需要好好注意了。而今他高興地分享他及家人可以做得到的調整,實在搞不懂,好戰份子圖的是什麼?
    Jerry加油!有很多潛水的、多年的Jerry-mania暗暗支持你!

  6. Jerry,
    謝謝你的回應。
    先有幾點澄清:
    首先,我不是你和你太太網站的長期讀者 ,直到無意中看到上篇為止,我從來不看你兩個網站的文章,不知道你倆過去的育兒哲學如何,我只能討論你當篇的內容 ,而不可能歷史性地閱讀閣下每篇文章。(那位最初只短短地留言百餘字──卻給你寫了篇3000字論文批判──的女士,根據她的留言,可一直有閱讀妳太太的網誌 )
    第二,在你的回應第四段中,你是用「妳」來稱呼我的,可是我是男性,而且是個父親。若你把我誤會為上面的女士,可能是第二次對她不公。
    第三,我可沒有要求所有父母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和寶寶共眠、餵到兩三歲還要餵母乳──城市的職場環境和對家庭的壓力根本不鼓勵這樣做。雖然我認為,和寶寶共眠是良好的親子方式;而我亦認同世衛的建議,即母乳最好應最少餵至兩歲 (六個月後引入固體食物)。
    正如你所說,每個家庭的親子環境都有差異。由於閣下受社會學訓練 ,當你分享自己的育兒方式時,我更期望你會自覺這些差異,而不是用普遍化的論述 (e.g. 共眠=生活支離破碎、睡眠品質不佳、性格上無法獨立、父母神經質) 去「全盤否定」他人的經驗,而同時把自己的經驗奉為別人學習的示範) ──這是我「光火」的原因。
    對我來說,閣下的分床訓練之所以「成功」(引號,因未知長期影響如何),首要條件是閣下的兒子性格上是一個好帶的孩子 (起碼他不像一些寶寶一樣,哭得久會歇斯底里、發嘔發紫),你們進行訓練時又「毋須」 (希望不是「沒有」)理會導致他夜間醒來的情緒、生理、醫學和環境原因。
    坦白說,若閣下既能進行分床睡,又能免於任由孩子哭泣,這才有在公共空間上分享的價值 (這裡不是對公眾不開放的facebook 和 mailing list) 。坊間要求父母壓抑、麻木自己對嬰兒哭聲的反應的睡眠訓練法,多的是。The end does not justify the means.
    My criticisms were only directed at your ways of saying. If you think you are good parents (and I believe you are), take it easy. Don’t let virtual debates with an anonymous threaten your valuable health, because your child needs you so much. Few dads in this gender-divided society participate (and not just talk) in parenting their children as seriously as you do. 保重。別。

  7. 祝福你 从网路上搜索到你评价吳叡人演讲的文章后来到这里。 我是海那边的学生,学习比较政治学,也对观察社会有很大的兴趣,是毕生的志向。还望有机会不吝赐教!
    msn and mail:
    troposphere121@gmail.com

  8. 很棒的分享.
    我老大也很乖,從5個多月就自己睡了.目前也是2Y4M
    不過老二因為没有房間了,只好跟我們同房睡自己嬰兒床,但半夜會常哭不同,只好又抱起來跟我們睡.
    所以寶寶從小有自己的房間是比較好.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