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生活

一直遠距在台北收集關於東京的文字資料,一旦決定要鎖定一個區域後,對於文字本身的貧乏更是無法忍耐,上週一天下午終於忍不住,馬上訂了機票、旅館,決定把自己鎖在東京那個區域7天,把自己的身體帶到現場去體驗思考。我想,我瘋了,為何總要把研究工作弄到讓自己覺得恐慌無助的境地才罷休。Screen-capture

Kaya這幾週好像一下子脫離了嬰兒,成為「我的小男孩」,他的好奇心好強,每天好專心在摸索學習,我在他旁邊觀察,不時驚喜。Kaya是個能夠沈靜下來、有時候看起來非常早熟的小男孩,有時可以一個人玩上2、30分鐘,讓老爹反而看得出神。Kaya好像從來沒有對陌生人的恐慌不安,相反地,他只要一看到陌生人總是先微笑,真是有禮貌的小孩。今天去家麵店,店員不少,沒有人跟我們微笑,反而Kaya一直看著他們微笑不停,Febie說,怎麼我們家Kaya還比較像店員?

我這次經歷漫長跨年的感冒,好像終於要接近尾聲,咳嗽喉嚨痛都在減少中,雖然我最近話真的很多。我想,應該是可以放心回復慢跑的時候,我想改為清晨跑步,應該舒服許多,然後順便把自己的作息調整過來,我之前一直想要跟Febie一起來,現在,不能再等下去了。我先走一步,希望Febie跟上來。沒有辦法整個家一起調整作息到早睡早起的韻律,全家一直都被Febie很不好的作息習慣帶著走,這大概是我唯一感挫折的事。最近隨著Febie準備22日的presentation反而更加惡化,經常等全家就定位已經接近中午,早餐(或者該說是中餐?)就這樣省了,然後下午兩三點再來補個餐飲,晚上再來加個宵夜,一整天下來莫名其妙地沒效率與不健康。我先走在前面一步,或許反而會等到她加入的身影,開始這樣想。最近又聽到幾個50歲不到過世的例子,我不想過那種明明清楚不好、卻一直用各種藉口沈溺進去的生活。

其實,我們在Kaya出生前曾經有過一整個月過著「晨型人」的生活,因此是一起真正體驗過早睡早起的許許多多好處,也經歷過一次成功的習慣調整,那時真的每天都很愉快,每天都很有活力地開始,晚上都很輕鬆地入眠,也因此對自己「真的辦得到」而感到驕傲,甚至還好想到處像宣揚福音般告訴親朋好友我棒極了的體驗。後來因為Kaya寶寶來臨整個又弄亂了,現在Kaya比較穩定了,只剩下Febie準備presentation的理由,說實在,如果為了英語教學便需要犧牲家裏的正常作息到這樣,真的值得嗎?Febie說present完就可以回復正常作息,我聽了老有種「狼來了」的預感,可能怕期待反而會導致下次的落空吧?希望是最後一次。

最近眼睛有些退化,我幾乎只能在放大鏡燈前才有辦法看書獨資料,這,也好啦,就把我綁在比較好些的閱讀空間,出門在外,或者在家中、辦公室的其他角落就訓練自己斷了念,或許久了還可以修點自己偶而毛躁不安的習性,讓空間分化得更清楚些也是好事,身體與情緒的轉換就有更清楚的韻律與線索。

最近受到ilya的鼓勵,我跟Febie又把我們的另一個影音為主的blog復活起來,用最簡單的設備,降低錄音品質的標準,反正從做中慢慢調整到「堪聽」的地步就好,重點是要持續錄下去。算起來應該已經錄了四則的樣子,長度大約都在20分鐘(有點太長),我們試著跟blog上與一些朋友的留言互動,等於幫我們想適合聊天的題目。比較麻煩的是,我們每次一聊總覺得意猶未盡,但錄製時間已經過長,就規定自己每天只錄一次。我們夫妻倆透過錄podcasting每天有次把手頭工作放下,把電視電腦關掉,面對面談天說地的溝通時刻想起來也很好。幾年後,這些都會像現在拍Kaya的照片一樣,很值得懷念。小朋友的成長需要紀錄,夫妻生活的成長又何嘗不是,我想,都是以後回想起來會慶幸自己做了的事。

還蠻滿意喜歡自己現在的家,雖然外表內裝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我們在這樣的外部老社區,內部私空間中,生活的步調感覺很容易調得從容自在,不知怎的就是覺得比起過去的家多了些樸實的人味。唯一的缺點與遺憾就是因為在一樓、又接近老社區的溝渠系統,蚊蟲真的多了些,這讓我最喜歡的庭院變得不是那麼方便使用,最近我開始固定去做些環境清理消毒的工作,也把花盆位置做了調整,希望冬天過後可以改善,可以讓我們家那時應該活蹦亂跳的Kaya小朋友多個玩耍的空間,等到這點可以確定,我還想要弄個黑板牆給他,有空全家就在那裡一起塗鴉,一起彩繪家的顏色。這個挑戰不小,我想我持續去做應該會有些成效。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