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年初五,Febie為了即將到來的下個月present開始焦慮,我則為了一個咳嗽不停的年假而頗覺挫折。Kaya越來越有趣,但也越來越黏人,如果他準時睡覺,我們還可以有晚上幾個小時自己的時間做點事,如果像今晚都10:50了還在亢奮中,那我們除了陪他也似乎沒什麼辦法。之前我們還試了幾天,後來Febie收了網友留言指責,跟著有些鬆動,只好又回到混亂的老樣子。我其實是很不服氣想回,但這一週來狀況差,也沒力氣寫些傷神的文字。
我的感冒已經拖了一個月,真讓人挫折,尤其是到了晚上咳嗽不停,有時幾乎到要嘔心,睡眠也變得很差,眼睛當然也跟著受苦。本來想方便就好,就近到巷子口的耳鼻喉科,今天本來要去第三趟,後來想想,感覺那醫生也不聽聽呼吸、也不看看喉嚨,開始懷疑是否真的細心,就跑去上次Kaya去的小兒科,那老醫師動作雖慢些,但看得仔細,問診很細心,讓我們印象深刻,感覺放心許多。感冒本來就要靠自己身子回復,看醫師主要是怕有些過度惡化的衍生症狀,只要確定是在安全範圍內,我本來是不想太倚賴醫生與藥物,之前那位醫師讓我在這點上不放心。今天回來後換了藥,感覺好多了,讓我多些信心,明天可以脫離這一個月來的循環反覆。
今天全家跟剛到台北的空姐妹妹Lucia晚餐,她告訴我們一件下午才發生令人鼻酸的事,一對夫妻飛到台北,在飛機上還很年輕的先生身體緊急出狀況,經過急救後不治走了,就在可能結婚不久的太太旁,那位太太肚子裡還懷著五個月大的小朋友,真讓人難過。天性悲觀,聽到這樣的事總特別敏感,馬上想到才五十出頭就連續過世的大舅與二舅,想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些,想更多點智慧,可以清楚什麼才是更根本的人生。我還是有很多放不下的心理障礙,老是要跟自己過意不去硬撐。人的態度價值真的決定了命運,我知道自己還沒有下足夠的決心跟過去那個害慘自己的一部分舊我決裂。這樣下去不行。
過完年,我想要把一些外務都推光,人身體有殘障,有些奇怪的心理障礙,可能只有我也說不定,人家外表看不出我眼睛如何,一方面想讓人理解自己的狀況可以因此諒解,另一方面又很不想讓人家知道,好像要倚賴或麻煩人家。結果,總是在人前想辦法要硬撐,以為這樣就什麼兩難都沒有,既不需要向人解釋(等待人家諒解好像一種生活失控的倚賴),也不會麻煩到人家。
我再仔細想反身自省,模糊中有種隱然的體悟:這其實更深地出於一種對「歧視」與「污名」(stigma)的恐懼。無家可歸的游民會做出許多維持自己graceful的social peformance或self-explanation,包括拒絕社會上給的救助,其實不也是出自一樣的complex?突然間可以體會他/她們的掙扎(BTW,我非常討厭「他/她」這種書寫,但抵抗過無效,只好跟從政治正確走)。
主流經濟學背後的倫理觀則是從反面暗示一種拒絕弱者的人觀,或者應該說,是一種strong image of human beings;從這種貫穿許多看似中立的經濟分析背後的主流意識來看,care for the weak(濟弱扶傾)變成一種鼓勵懶惰、壓抑生產力的「不道德」,一種無用的柔情。現在全球經濟在毫無節制的新自由主義霸權實驗後終於再次全面崩盤,波及面太廣太大,或許也是那種從weak human beings的前提出發更平衡而溫柔的經濟學(或許也不需要bear「經濟學」之名)萌芽再生的契機,畢竟在這自由市場神話崩解的時刻下,誰都會意識到being weak,不會只是懶惰、愚蠢少數的「他們」的事,而是大多數的「我們」的命運。
嗯,我又寫抽象了。
我其實只是想說,我希望明天感冒會真的開始好轉,然後我在牛年裡,經過去年底的一些失敗的實驗,想要下個決心過一年絕對自我的一年,把有限的體力與眼力都只花在自己的閱讀、寫作、研究上。想起來好笑,前幾天聽說在NZ的妹婿(Febie妹妹Rachel的先生)的新年新希望,他說希望2009年可以more selfless。那我剛好相反,我希望自己在2009年more self-centered,我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這樣。
已經11:27了,Kaya還在掙扎,只要一放到床上,即便Febie跟我在旁邊陪還是哭泣不只。我該停筆休息,再跟Kaya搏鬥一次,然後希望今晚睡得好。
(後記:我們11:30決定盡父母該盡的責任,將Kaya放到小床上,給他機會,讓他學著跟自己的身體相處,他如預期般繼續大聲哭泣,到了11:46,哭聲驟然停止,Kaya終於睡著了,前後16分鐘。)
dear jerry
我是路過醫生 很久沒來打打招呼
你們做社會學的 很厲害
什麼事情可以 看出背後的大意義
簡單說
就是 要好照顧自己 不用太理會別人的眼光
身體健康才是王道
應該是這樣吧
祝福 一年都平安
讚讚
Dear Febie & Jerry:
看了文章,真是後悔年前看到Febie那篇講Kaya的睡覺文沒有立刻回覆。
我們從兒子五個月時開始入睡訓練,到現在已經快滿三個月了,效果非常好。記得那時是因為某天我老公陪睡,竟然陪了一個多小時兒子才睡著,隔天早上我想,我們不是一直都覺得,孩子必須要學習自己入睡嗎?到底從什麼時候,我們竟變成了陪睡的父母了?那天晚上與老公商量後,我們決定要試試看。十點半,一切就緒,我們如往常把兒子放入小床,他還沒意識到我們要幹嘛,而我們則像賊一樣地趕快溜出房間,然後兩人坐在一牆之隔的客廳,開著monitor(其實根本就不需要),看著鐘,五分鐘後他終於知道爸媽不見了,開始大哭,那天可真是難熬,我們倆握著對方的手,一直撐過了十分鐘,爸爸才「飛奔」(也就三步距離XD)進房間抱抱他。第二次是我,謝天謝地,沒有第三次。所以加起來他大約是哭了快半小時。接下來確實一天比一天好,不過~~到第二週又有一天哭比較久。總之,現在回頭來看,大約就是一個月裡會有個一兩天可能比較愛哭,但都不會比第一天來得嚴重,最多就是哭個兩三分鐘,停一下,又哭一下,咿咿哼哼個十五分鐘左右。就成果來說,我真的覺得他學會自己入睡以後,他反而睡得更多更好,每天十點半關燈以後,他平均十分鐘就可以睡著,然後一路睡到隔天早上九點(這也是平均,早些晚些都是有的,超過九點的次數比九點之前多),算起來反而比以前陪睡時代多睡了至少一小時。只是這樣一來,白天的作息就受影響,我們一直是三小時餵一次奶,本來很規律的吃玩睡,因為晚上睡眠時間拉長,白天就變成吃玩後很累哀哀叫但睡不著。可是啊,在教養的路上,真的很容易有莫名的擔憂與恐懼,我還記得那時發現作息亂了以後,我一直無法揮去那個「是不是因為晚上沒陪他所以他有陰影白天不想睡」的聲音(儘管很微弱),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想到,其實只是因為他晚上睡多了啊!於是白天的小睡,反而變成無法自行入睡,到這個月變得很明顯,就是吸奶時間就成了他入睡的時刻。有時我累,下午就用躺餵,兩人一起睡(可我其實不希望變成人形安撫奶嘴……)。但白天小睡時間畢竟短,兩相權衡當然還是要繼續晚上自己睡啊。一直到最近,我心底的聲音愈來愈大,「不能這樣一直依賴下去吧?」跟老公商量以後,昨天開始,下午的小睡也比照晚上辦理,在餵完奶以後就直接放小床,關燈,開音樂。我本來以為兒子會哭到呼天搶地,沒想到他竟然尖叫兩三聲之後就沒動靜了!今天也是一模一樣,突然覺得自己之前不知道在擔心什麼?孩子的能力其實非常好啊!近三個月的入睡儀式也早就建立,原來沒信心的是我自己,是心魔讓自己不敢去嘗試。
看Febie的文章,原來Kaya似乎因為對聲音敏感,沒有用音樂鈴?我兒子一開始則是好像對音樂鈴沒有什麼反應,我們就不管,加減開,開到現在他已經把音樂鈴當作老朋友,醒來會去玩音樂鈴的開關,睡前把音樂鈴開著他也比較安穩不哭鬧。不過爸媽對孩子的觀察才是最重要的,再來決定是否要實驗看看。
BTW,我們家因為空間關係,寶寶只能跟我們睡一間,但還是可以訓練成功。捨不得做訓練的親密育兒派跟所謂的百歲派一直是育兒討論區的熱門話題,我個人是覺得,不管用什麼方式,都是父母的決定,而這決定其實是父母對自己教養哲學的認知(自己想當什麼樣的父母?),對寶寶的觀察與了解(畢竟真正相處照顧的人是父母),最後加上所謂做父母的直覺。旁人不是不能給建議,但也不必到批評的程度。我想Jerry這裡回應的人少些,我的回應應該也比較不會帶來困擾,呵呵~
我們都加油。
新年愉快。
Miranda
讚讚
Dear路過醫生,
您也平安。
Dear Miranda,
你這個意見剛好對上Febie那裡的Miranda_HK,可見得你已經取得Miranda的正位,不需再加附註,哈。Febie的膽子小,稍稍被講一下就忘了怎樣寫blog了,我請她來看看妳寫的,希望有「療傷」效果。其實,我們的經驗跟妳講的一模一樣,這幾天又回到我們的「百歲修正路線」(剛剛Kaya大約10分鐘不到就睡了),其實我看到那種「親密育兒派」的一拖拉谷缺點(包括那位HK Miranda所說自己的失眠慘狀),而且主要還是對寶寶的缺點。當然每個小孩都有不同,父母也各有價值觀,這我也同意。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一些causal mechanisms是否存在,這是客觀可以討論的(沒辦法,我的職業病),因此問題應該是:就算小孩覺得helpless不好,但怎樣才是養育小孩不會helpless的有效辦法?當然父母要有愛心,但怎樣表達愛才真的有效,而不是反效果?妳也說得對,我真的覺得小孩要比大人適應力來得大,小孩自己調適很快,倒是父母反而常在降低自己內在「不負責任父母」與「沒有愛心媽媽」的焦慮上很難有理性回應的彈性空間(helpless?)。有空再來分享Kaya觀察。謝謝留言。
讚讚
Dear Febie & Jerry:
說到helpless,想分享一個觀察。過年前有一天放兒子在小床玩,我坐旁邊上網。眼角瞄到他好像頭撞到了音樂鈴,因為撞得很輕,我沒理他,他也考慮了一下,也沒哀。那一刻我突然領會到,孩子對於「痛vs哭」的連結,全是大人給的。但這領會強度顯然還是比不上大人社會化過程中某些深植的學習,這兩天,兒子一次是抓著小床的欄杆站著,忽然一個不穩就直直往後倒(在大床上),我一看就不由自主地啊了一聲,第二個心底的反應才是「應該不會痛」,而兒子一聽我啊,馬上哭了一兩聲,我趕緊溫和但冷靜地說,你不痛吧,沒事啦,然後他也就不哭了。(所以是真的不痛呀!)今天也是,我坐在大床上,一手攬著兒子,一個失手讓他頭輕敲到牆壁,又是一個「不由自主的啊」,兒子也「非常配合地」給了我兩三聲哭聲。所以這是我最新的目標,要把這「不由自主」的根給剷除!:P
又,你們家的小床有把床板高度降下來了嗎?我家兒子已經兩度從小床上爬出來(當然下場就是到地上了),一次就發生在昨天……(很巧,第一次跟Kaya從你們大床跌下來的日子差不多喔)昨天下午依舊放小床讓兒子小睡,他當然還是不高興囉,我也不理,就關上門,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怎麼還是一直大哭呢?但,應該是會哭累的啊?撐到二十分鐘,我決定進去,一看,怎麼蘋果綠的睡袋不是在床上而是在地上……Orz地上已經有一小攤淚水了。(不過抱起來「惜惜」一下就笑了,沒事似的)於是昨晚火速把床板降下來。(就不要問為什麼第一次掉下來後我沒有火速降床板了……)
Miranda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