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朋友繼文碰面,非常有效率地談了一個小時,他的病因跟我不同,但我們都是屬於visually impaired scholar union(他說可以簡稱VISION)的一員,我從這位眼疾「前輩」學到很多觀念與作法,都是實際上操作修正過的寶貴經驗。讓我意識到自己很多「解決問題」上的思考盲點。我應該整理一下:
以前我都會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要讓眼睛好好休息,儘量避開螢幕,所以使用英文、日文的TTS軟體將論文轉成語音檔案來聽,但實際上做起來會有很多問題,太長而無法掌握,甚至聽沒幾頁便昏沉入睡。繼文說學術論文要老外來聽也很辛苦,他的作法是善用TTS軟體在螢幕上反白文字段落後朗讀的功能,換句話,應該是當成閱讀的輔助,讓眼睛可以休息。這樣分段而即時的方式從我的經驗來看確實比較實際而且可行,助理的負擔也可以大大減輕。
同樣的道理在寫作上也是。現在因為拜電腦計算神速之賜,許多人已經習慣於邊看邊寫,這樣盯著螢幕看來回移動的寫作習慣其實反而容易讓思考零碎化,而且無法一氣呵成寫完。以前打字機時代的文人肯定無法這樣作業,但或許那時的寫作方式才是正道。我現在在學習的是每一段先想好,然後再閉眼一次寫出來。寫到幾頁再來一次修改。他的經驗是反而因此腦袋思緒比從前清醒。
從這裡,他提出一個自我觀察,就是身體會彈性適應,眼睛不找後,他的方向感還有思考的時間反而比較多了,當然前提是調整好是合得閱讀寫作習慣。我跟他都一樣,現在一天下來能夠使用的眼力非常有限,但如何能夠好好地規劃、好好保留眼力,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生產力,甚至還可以因禍得福改變一些習而未察的「壞習慣」。
英文書寫在閉眼上幾乎不會有問題才無對,中文書寫我使用的是香草輸入法加上許氏鍵盤,雖然有智慧選字的功能,但總還是有選字的需要,譬如「她」與「他」之類的狀況,我現在開始練習將送字上螢幕的間距縮小減少電腦判斷錯誤的機率,還有用腦袋記憶喚字的位置,還有就是要在腦海裡朗讀出來才會因為發音錯誤而打錯字。這篇論文打到現在看來,大約可以爭取到三分之二的閉眼機會,再多些練習應該可以更快。Maybe我還可以將文字校訂的工作交給助理或Febie幫忙。寫學術論文會比寫blog困難很多,但先有這個基礎應該也不會是問題,比較大的困難點應該還是在腦袋的運用方式,就是blog我手寫我心,但學術論文時多了邊看邊想的壞習慣,甚至不看螢幕、不將手放上鍵盤,就無法思考的毛病。但這都是電腦時代才有的壞習慣,本來就該改掉。
我跟繼文也趁機會交換了一下閱讀與寫作的觀念與作法,發覺兩人有很多地方相同,只是我過去有些實際操作的習慣是衝突的,自己卻沒有察覺。因為眼疾目前所需要加強的新學習,剛好可以打通這些關節。
除了工作習慣外,我跟他的討論也給了我許多生活習慣上的提醒。我跟他說,過去都知道要澡位早起,不要熬夜,多吃蔬菜水果,眼睛要多看遠處、每個小時工作後都要休息十分鍾以上等等,但雖然知道卻不知道害怕,對於還健康的現狀太有自信吧?總是一再忽略,現在「已經來不及了」。他聽了,馬上給我提醒,我這想法還錯誤的,因為我現在更是需要照那樣做。 一點都沒有錯,我顯然還是沒有徹底覺悟。
之後我跟Febie講心得,不管是她或者我,甚至Kaya,都不應該忽略養成健康生活好習慣的重要,我們應該要互相協助提醒來改變壞的習慣。如果父母都養成好習慣了,那對寶寶就只是天生的環境,這應該也是我們兩該積極幫kaya準備的好禮物。Febie眼睛是開過刀的人,她一定跟我之前一樣,不,跟眼睛壞了卻還不知覺悟的我一樣,還是沒有改變的覺悟與決心。一個人可能辦到,但兩個人互相提醒,為了kaya寶寶,應該可以辦到吧!我這樣想。我清楚人剛進入中年時身體一下子的脆弱,Febie現在就開始準備好,以後一定是個快樂健康的中年俏媽咪。總之,我不想要自己的家人再犯跟我一樣的錯誤。
這兩天我已經開始實踐,之前整天在家中,確實無法好好專心養成新習慣,我現在上午早起床,全家出門吃早餐,然後我留在店裡,一直工作到中午才回家,順便買中餐給家人吃。在cafe,我不用電腦,把珍貴的時間拿來思考,大約看一下稿子,然後一段一段閉眼想清楚再寫作立可貼上,一路貼上去。這樣等回到家實際修改論文時也可以更有效率,不需要一直盯著螢幕。晚上,我試著早些吃飯,然後全家連Bagel出去飯後散步,回家後一起泡澡(不包括Bagel),Febie餵奶然後趁著全身溫熱跟Kaya一起入覺,我本來還想要寫點blog再睡,但昨天想想覺得那太危險了,就把兩個人的電腦都關了,我們全家9點前就統統躺平呼呼大睡。
今天一早醒來,讓Febie與Kaya多睡一點,我寫一則blog,練習閉眼寫作,這篇大約40分鍾完成,還不錯!去找他們出門用餐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