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ya 2.0 第三天!

現在早上8:40,我今天有滿滿在外的行程,上午下午都在台大參與Isight的計畫,今天10:00到12:00有個iSight嘉年華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有什麼感想歡迎跟我分享。希望今天眼睛爭氣些,不要有狀況。

昨天我在家裏做事,新舊助理交接的最後一個月,為了培養一些共識基礎,還有也為了重新pick up日本研究計畫的momentum,我找了本日文書關於「產業集積」,要來跟兩個助理一起讀,新助理不會日文,我想到過去我怎樣開始學日語的,也是像這樣,拖著走培養語感。我的另一篇論文要在20日前完成revise,今天我打算讀這日文書幾章,之後的討論可以先有準備,再來專心弄那篇投稿文。

Kaya的新生活規律已經實施第三天,第一個晚上與前天一整天,都是Febie在陪他為主,我白天在辦公室,由Febie來做點紀錄。我覺得這經驗難得,想認真些寫,可以給別人一點參考。昨天我在家,跟Febie說好,進了我的書房就是通到中研院,當成我不在。果然一天下來工作蠻順利的,一口氣讀了60頁日文,還整理了些資料,還多讀了點關於日本的創新體系的日文書,不是刻意安排,但剛好跟今天去台大的活動有關,可以幫我熱身。

從4點到4點,我等於保持工作狀態12小時,除開早上5點後補40分鐘睡眠,中午用餐與偶而帶一下Kaya外幾乎都在做事,雖然到約7點眼睛就累了,但整體來講似乎比較眼睛壓力小。我想跟幾個因素有關:我沒有開車出門(開車時對眼睛與精神壓力很大)、我有注意補眠、我基本上都在閱讀書籍(沒看太多螢幕)、我換了房間光照充分、早起與早睡(避開環境黑暗與光對比的時刻)、最後,Kaya進化到2.0版,Febie跟我的體力與精神都保存得更好,而且跟Kaya的時間都是high quality fun time!

DSC_0901

Kaya真是一切照書走的乖寶寶,我其實沒有買很多育兒書來看,家裏的幾乎都是接收別人的舊書,其中有一本叫《你的0歲孩子:生命最初的十二個月》(by FRank Caplan,信誼基金出版,林柳君翻譯)是我覺得最棒的一本,這本書不能算是育兒書,反而比較像是「賞兒書」,就是像賞鳥一樣,觀察小朋友成長的指南,按月把寶寶的情緒、動作、語言等的細微變化都做好表格說明清楚,每個小孩子的步調不同,不需要緊張有沒有跟上進度等,主要是學會很仔細地觀察每個月、每週的成長變化,這太有趣了!

前幾天才說的,Kaya果然辦到,他的哭聲減少中,更重要的是變成了微笑天使,整天從早到晚笑個不停,好可愛,而且話也很多,我們倆常被逗得好樂。我看他連睡覺時,都在一直笑,好好玩。

他先是9點多睡覺,早上3:40起床,整晚睡在他的新床。我也跟著起床,抱給Febie,然後我們開始餵奶,我們的計畫是按照5、9、1、5、9來走,但晚上我們想讓他睡7小時以上,4到5之間如果可能就是餵兩次,不然就是直接從4點開始包括餵奶與遊玩,總之緩衝從5點開始準備充分起跑!

Kaya之前一直都是想吃就餵,老實說他只要一哭,我們檢查了尿布等之後,就看看要不要吃,所以不是真的很確定他是不是因為餓才哭,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他如果不想吃會拒絕。不過再大一些就有些複雜,因為有可能是想要黏人,所以就會勉強喝還是怎樣,或者只是因為乳量分泌變化與他食道等的成長有關,開始吐奶的機率高些。老實說,我只要看他精神好,體重一直增加,都不把這些當成問題,不用太緊張。

但我猜開始實施新生活習慣後,他應該有喝不多就停,想要玩,然後下次發覺竟然哭了也不來,餓到過。但這是調整過程難免,他其實有時也會白天睡長睡短,現在就是reformat不會有什麼問題才對,我這樣想。不過,我們因為改為四小時餵一次,對每次餵奶都特別專心,務必確定Kaya有吃到充分。你看,這也是新作法的好處,就是寶寶與媽咪都可以更專心完整地完成每次餵奶,盡量每次都把奶清空,不像過去好像隨時都在漲奶,隨時又好像都在餵奶。

因為一次吃得比較多,我們也比較仔細拍背,這樣每次喝奶才會夠,不會因為擠到空氣等吃虛或者吐光。吃完奶後,我們就跟他玩玩,這樣連玩也比較專心,然後慢慢讓他睡覺。因為知道之後會有一段父母可以休息的時段,而且清楚會是幾點到幾點,也比較能夠專心過自己的生活。而且到了餵奶時間前,也可以慢慢地準備好等寶寶。譬如說跟朋友出去吃晚餐,也知道要在5點寶寶吃完後,然後9點用餐前結束,這樣很好,連父母生活都比較有個紀律、因此心安。像我們兩個人協力,譬如說到12:30,我們都不需要溝通,就知道各自可以做些什麼事支援,譬如如果他11:30大哭,我就知道我再怎麼跟他玩都只要30分鐘,然後在外頭用餐的Febie也知道1點前要回來。

J.F.K.間的連動默契清楚,一整天下來工作、生活都一下子心情變得很鬆鬆,親子與夫婦間的互動品質也會提昇。這就是我常說的,紀律與計畫讓人更自由。混亂的狀態只會造成焦慮,讓人變成「自由的奴隸」(我是故意要跟海耶克的「朝向奴役之路」對撞才這樣說的)。人的生活從集體到個體都有一些基本的規律的,這也是佛洛姆所要警告我們的「逃避自由」的陷阱。如果一味放任下去,以為無政府狀態會自然走出最和諧穩定的均衡,那拿育兒來講,再有愛心的媽咪恐怕都會身心疲憊而想要棄子逃家;拿看起來高遠的政治來講,就是民主社會的人們突然間巴望專制。研究「秩序的可能」是個老社會學核心課題,但現在流行的社會學已經把這當成反動的保守思想,這造成了社會學者的失職。在我看來社會學作為一種科學,意義就在找出「社會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讓自由人真正可以自我負責地滋長幸福與公義。(Kaya餵奶的經驗可以講到這裡,真服了我,哈。)

Kaya昨天一整天從9點之後就是1點,然後是5點、9點。我們餵的時間固定,前後有點約20分鐘的彈性,因為本來叫醒寶寶或者檢查尿布等就要花點時間。這不是在做科學實驗,所以不需要要那麼準確,反而弄得大人小孩緊張,而且寶寶與大人都需要時間調整適應。有時候他很興奮喜歡玩,我們手頭也空著,就跟他一起玩樂久些再哄他睡,所以兩段間的睡眠有長有短,從兩小時到接近三小時不等。我想,重點是調整生活作息、固定時間餵食與拉長睡眠為了什麼?這要先想清楚,不要顛倒了。在我看來就是可以讓大人跟小孩都在一個可預期的規律中創造雙贏、三贏,同時也提高「在一起時間」的品質。陪小孩一起成長,跟小孩玩耍,這是最棒的時刻了!只要在5、9、1的架構內生活,沒有勉強,那不需要太過嚴肅刻版。我固守的底線就是不要亂了這個分段點。

昨天Kaya是9:30睡,早上4:00起床,這樣接近7小時睡眠,餵奶與玩耍花了約45分鐘,4:45左右提前起跑睡覺,然後剛剛Febie到9點餵奶,睡4小時多一點。我們目前大約就是這樣在改善與調整生活習慣。我差不多要準備出門了,Febie餵完奶正在跟他玩,我們等一下一起出門,她今天想帶Kaya去石牌找外婆,我到下午5點下班再去石牌接他們母子,那時候Kaya應該是剛吃飽在睡覺或者在玩耍,瞧!即便分手,我都很清楚整個家大家正在進行的作息,而且我一進家門馬上知道怎樣「出手」,該小聲進門,還是可以放心大喊:「Kaya,爹地我回來囉!」很棒吧!

對「Kaya 2.0 第三天!」的一則回應

  1. to jerry, 是的,從Kaya的餵奶可以轉到社會秩序和無政府,我也真是服了你。XD 這是不是可以叫作微觀的社會學?@@(我亂講的)

  2. 我還沒生小孩
    不過百歲醫生的育兒寶典我已經看過了
    很符合我的個性啊
    畢竟我是處女座的嘛 :D
    恭喜Kaya愈來愈適應這個schedule
    專心吃奶專心睡覺
    長成健康快樂的好寶寶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