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觀看文章
確定自己只有過去1/3的工作能量後,反而心情比較底定,反正眼睛恢復稍稍往上就算我賺到,只要不惡化都值得感恩。如果工作有種基本的姿態可言,過去我把重心放後(紮根實力、研究發想),或者置中(計畫規劃、資料蒐集),現在開始則將重心保持向前(出版)。從兩週前開始集中心力寫作IC論文初稿,試著把助理也involve進來,摸索新的作業方式,對助理應該也是好的學習經驗。現在進入第三週,希望在本週末把第一稿弄出來。然後重新整頓一週,再集中花三週再整理一篇….。
我過去幾年跑到太多非社會學的範圍,然後又花太多心力在摸索問題架構都未成型的東西,精神體力消耗特別驚人,即便那時健康的身體都受不了。一旦體認到身體的承受限制,回歸到經濟社會學與社會學主流後,發覺一下子工作的效率倍增,稍稍彌補了1/3能量的問題,譬如在整理profession文獻時,盡管是新鮮的文獻,但因為是社會學核心的書寫與論證方式,長年來至為熟悉,閱讀起來壓力很小,很容易就能夠抓住重點,因為心情輕鬆些,讀起來雖然刺激感稍不足,眼睛也頗不爭氣,兩三下就眼花撩亂,但還是挺為有趣,工作起來並不煩悶。
之前試用一下Penzu這個service,但介面還有些問題,還有更嚴重的是不穩定,害我損失了一上午辛苦瞇著眼睛打出來的稿件,讓我痛不欲生,到現在那一節還停擺在那裡。後來,改用助理發現Word的note格式,Word 2004 for Mac就有這個新功能,有點像簡化版的MacJournal或OmniOutliner,我了解它的基本介面後開始摸索可能的使用方式,現在感覺漸漸得心應手。不知道Window版的Word有這項功能嗎?如果有的話,朋友不妨拿起來試用看看。
新助理提到寫作論文上的困擾,我跟她們聊過一下被小看了的「寫作」如何是學術能力養成很重要的核心過程,可以調整改變自己的作業習氣,也可以磨練自己的「心性」,甚至是建立積極工作持續動機的重要關鍵。所以這次故意用note來試驗,把整個寫作過程跟助理們分享,希望可以讓她們感受到非時間線性的、而是著重於面的結構寫作。
我也想做一個實驗,讓這論文寫作的過程更加「客觀化」,一個意思是,它可以被像積木一樣拆解重組,另一個意思是,它可以是一種可以視覺化的、可以集體檢視的思考過程。寫作是最能夠體現學術做為一種勞動過程的地方,勞動量不足,學習與精進的可能性自然不可能存在。勤能補拙,專注在勞動的量與品質,可以磨亮腦袋(不是沒靈感寫不出來,而是寫不夠所以沒有靈感),也可以陶冶心性,排除不必要的心魔障礙。哈,講玄了。這個實驗本身,也回饋到寫作論文中成了附加的樂趣。
對了,忘了家人。Febie與Kaya已經兩個週六陪我在中研院工作,這個禮拜二他們首次在weekday跟我一起上班,社會所這方面蠻開明的,只要不影響工作,沒有影響他人,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算是對family非常友善的work environment。當然一個兩個月大的baby出現,還是驚動不少人,不過應該是帶來些樂趣,還好。Kaya在辦公室一整天非常乖巧,我一邊工作,不時還可以看看旁邊自己在玩或一下子又睡得沉甸甸的Kaya,真的有說不出的幸福感。
我跟Febie試圖打散一些區隔夫妻生活的框架,她跟Kaya混搭到我的工作空間與時間;我則頻頻介入到母子關係中一起分擔、分享。我們也沒有刻意要把Kaya關在家裏封閉的空間中,讓他像出生前在媽媽肚子時一樣,在可能的範圍內四處走動感受充分的刺激,我們還在摸索一種更自在、更流動、更平衡的三角關係,我想,大概沒有人可以提出一個真理般的理想規格,其實,我們也沒有必要預設那樣的東西存在而生活,重要的是,J.F.K.三個人生活在一起,一起分享摸索的樂趣、成長的喜悅。
1/3能量的學者,因為工作習慣的調整,可以變得更有效率,我希望自己辦得到。因為自知只剩1/3能量,所以一進入工作位置便要專心進入重心向前的衝刺狀態,等到能量耗盡離開那位置,回到家,見著Febie與Kaya,發覺過去那個自以為有無限體力,上班下班、平日週末都保持繃緊在工作狀態,心不在焉「生活」的我消失了,現在的我回到家,心情開始能體會到真正放輕鬆休息的感覺,眼中只有Febie與kaya,「三個人在一起」的生活。
想要繼續像這樣的pace向前滾動,做Kaya 100%的爹地。成長,真的不只是小孩子的事,Jerry也在三個人的新生活中學著更健康充實地成長,不管是工作表現或者是生活品質。而且,爹地中年成長的契機與動力,真的要感謝Kaya。感謝Kaya,感謝Kaya與Febie媽咪,陪Jerry老爹面對困難、一起成長。有你們在,真好!
文章分頁導航
100% Daddy,加油加油!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