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母職、關於兩性分工、關於親密關係、、有許多的討論,我並非專家,也並沒有認真讀過什麼相關著作,但憑著社會學者的
直覺與好奇,我總覺得尤其在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應當是家庭關係成形的關鍵,很想要透過親身參與實際體會一下當中的細微奧妙,我這人對書本頗有戒心,對書讀得多就可以議論高見並沒有太大自信,凡事能多點「接近現場」的觀察體會總應該能夠多點分析中肯的勝算。
很多人看到我這麼投入育兒,直覺認為是我想要把握跟小孩相處的重要回憶,這種想法不能說沒有,但真的非常稀薄。老實說,小孩以後大約是不會記得曾經跟父親的這些接觸經驗。
我實在是因為擋不住一個「自私」的想法,親身想來試試看,一方面密集觀察Febie媽媽在這整個過程的身心變化,了解當中
角色轉變、承受的壓力、感受到的喜悅;另一方面,我也想看看,到底父親的育兒經驗會怎樣?男人與兒子間的親密關係是怎樣一回事?對男人而言分享或分擔育兒
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一個不參與到育兒中的男性「逃掉」了什麼?「損失」了什麼?有多少母子間的連帶其實不是那麼女性專屬?
這些問題,對我而言都太有趣了!而且它並非女性社會學者所能辦到,非得男性學者才能進入這個曖昧模糊的地帶。如果沒有這種男性的育兒田野經驗,從女性經驗出發談性別分工的課題都難免有論證的不穩定性,總讓人懷疑是「片面」之詞。
我
本來想要每天密集寫blog來紀錄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焦慮、恐慌、疲憊、喜悅、滿足、迷惑、挫折,一點一滴透過具體的經驗來爬梳清楚一個可能對許多人
而言可以有所啟發的case。但是,我的身體狀況很差,加上育兒與工作的兩頭燒,勉強到目前為止可以說只留了些斷簡殘篇、還有一點影片、寫真的紀錄,談不
上系統綿密。到現在連要寫篇Kaya取名字的過程都還沒有辦法,實在慚愧。
這篇blog本來是想要寫點「爹地的餵奶經」,沒想到開宗明義開
個頭就寫了這麼冗長的廢話,看來還是要延到下次。我最近去台大社會營跟高中生演講,分享些個人(但作為一位社會學者)的生活體驗,其中最後一小時談的就是
自己的餵奶經驗,尤其對「奶瓶」進行了一番讚頌謳歌,其中一張slide是「奶瓶不只是奶瓶」,對我來講,我跟Kaya間父子關係的演化幾乎可以將「奶瓶
的出現」當成一個分水嶺。
我們家裏餵全母奶,我這當老爹的一直只能望奶興歎,有時候兒子哭起來,想到自己無法親身哺乳就只能輕嘆。這種先天「不利」的局勢
幾乎從Febie開始知道懷孕起就一直持續,譬如Kaya在媽媽肚子裡拳打腳踢時,我總是後知後覺,然後在旁邊一直要Febie鉅細靡遺描述那感覺,再摸
著自己「大而無當」的啤酒肚「冥想」那種從裡頭被踢到肚皮的感覺,然後註定失敗後再追問些「抽象」的問題,譬如「在一個生命裡還有另一個生命是怎樣的感
覺?」
Kaya出生後,Febie跟Kaya的關係從wired變成wireless,尤其第一個月,Kaya除了睡覺外,醒著的時間幾乎
都在喝奶,Febie從一開始擔心缺奶,到後來擔心「漲奶」或者「溢奶」,心情雖然談不上真的擔心,但總是體力精神上都是一番24小時轉動不停的挑戰。母
子關係事實上只有tie得更緊而非更弱,父親的角色當然擴大許多,但總括一句就是扮演「其他」的角色。譬如,洗刷消毒奶瓶的後援補給、清理output的
尿屎、洗澡換衣服,但這些都不是Kaya最care的事,他care的簡單講就是肚子餓了要吃奶的生存反射。Febie媽咪這過程很辛苦,餵奶經常要弄得
滿乳是傷,漲乳據說是針刺般要命的痛,一邊餵奶一邊還要接溢奶的手忙腳亂。
奶瓶的出現讓這一切有了根本的改變。
它potentially改
變了三個人的三角關係(男人始終都可以輕鬆地讓家庭定型在「前奶瓶時代」的傳統分工上)。這是我在高中生營隊跟年輕人聊的主題之一。奶瓶有許多值得歌頌的功能,其中之一,在我看來就是「切斷母子之間的關係」,鬆動母子(母女也可以,只是我家Kaya是公的)間緊密的「內在」關聯,將親職轉化成可以被父親介入的「外在」關係。簡單講,我只要
帶著奶瓶(當然plus母奶或配方奶),就可以跟Febie說掰掰,跟Kaya進行父子間深情款款「一對一」的親密互動。
但是,餵奶這種麻煩事,即便倚賴配方乳的媽咪,只要男人不出聲,也只能「自然地」被孩子捆綁在母愛的「天生責任」上。不是嗎?就算奶瓶
可以讓夫妻可以有equal access到嬰兒(起碼改善到相當程度),但沒事幹嘛找事幹,誰也不想要equal share of
costs或根本就是suffer吧?聰明的男人大概會這樣想。
但我最想要分享的體驗就是,不抓住奶瓶的機會將小孩抓來餵奶的老爹實在不知道自己損失了什
麼。餵奶大概是先生能幫上媽咪最積極的一件事(起碼就我現在這個階段),而且也是最能夠感覺到精神滿足的一件事(有時候則是在餵奶技巧上更上一層樓小贏
Febie而有點驕傲與虛榮感,哈),關於這點,有空下次來聊聊。
讚啦~
好愛這篇文章哦~
Cheryl,
讚讚
我是社會營的小隊員喔,上課的時候老師說老師的眼睛處於模糊狀態,可是老師還是打了好長一篇網誌,老師的眼睛是鐵打的?
這篇網誌真的很有趣,推。
讚讚
Dear pcJosh,
小隊長是高中生還是台大學生?謝謝你社會營後還到網路上找我。我的眼睛當天尤其糟糕,因為連續熬了兩天,做了快百張的slide吧?對我的眼睛負擔太重。我的視力確實不好,現在邊打的字還是模糊的,但打字比閱讀簡單多了,我經常是閉著眼睛打的,像我要改稿就很氣人,因為你要一直往返閱讀。你說到「鐵打」的,真的給我蠻大警惕,我以前就是太過樂觀,一直都以為還在體力可以容受範圍。現在我以過去50%的體力為限來規劃生活,不再過度勉強自己,希望可以辦到。我是個blogger,寫blog就像是古人寫日記一樣,已經養成習慣,戒不掉。還好我寫blog,不需要planning,打開電腦隨著思緒到哪寫到哪,不傷神,還有些自我鼓勵與自我釐清的作用。謝謝你的推文,哈。
Dear Cheryl,
妳連這裡都來了喔,一般Febie那邊的人僅止於First Step。我其實關於「嬰兒與父親」應該可以寫上了2、30篇不止的,對我這好奇的社會學家,Febie懷孕以來的經歷簡直太有趣,太有啟發性了。可惜體力、時間與眼力都差,不然集起來說不定可以寫本「男人們,提起奶瓶上場!」的教戰手冊。
Jerry
讚讚
我是參加營隊的高中生小隊員,老師講的社會學導論很有趣,而且聽到老師寫5個部落格,自然很想打探打探到底是甚麼樣的人一天會想寫5個部落格XDDDDDDD
老師的眼睛加油囉。
讚讚
看到你這篇很有意思,想想自己也曾急著想讓自己這個爸爸的角色和兒子與兒子的媽形成"對等的"角色,可是,老是這樣想,讓我一度有點小挫折,最後,我倒是自己找到了很適合的角色,至少在這個階段,就讓自己當個稱職的"最佳男配角"吧,這應該就類似你說的【其他角色】吧!…..呵!
讚讚
Dear Morris,
我也是經歷過一陣子挫折,因為Febie乳量太充沛了,她經常痛起來趕快抓Kaya來消漲奶,所以我沒有什麼奶可以裝奶瓶,X_X。現在久了,Kaya已經不習慣奶瓶了,每次都很抗拒。我現在只能等到Febie親餵久了喊腰酸背痛才murmur一下,誰叫妳不配給一點奶給我。她開直營店,我開加盟店,很難競爭啦!
Jerry
讚讚
實在很喜歡您的文章! 我用的是奇摩部落格, 不知道要如何將您"不同系統"的部落格加入訂閱呢? 謝謝
讚讚
Dear Sabina,
我不知道Yahoo奇摩的情形,一般的reader,像是Google Reader等應該都沒有問題才對,只要輸入網址,或者按下我各個blog右下角的「subscribe to this blog’ feed」,或者直接在你的閱讀器輸入:feed://jerry_cheng.blogs.com/view_points/atom.xml
希望有幫助.
Jerry
讚讚
People in every country get the home loans from various banks, because it is comfortable.
讚讚